乡村振兴路上的“铁娘子”与“暖心人
——记攀天阁乡副乡长朱晓漪
攀天阁乡副乡长朱晓漪,是乡亲们口中算得清每笔民生账的“精准算盘”,也是走到哪儿就把温暖带到哪儿的“贴心棉袄”。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她以实干与温情,诠释着人民公仆的担当。
深夜驰援 柔肩扛起生命重量
作为分管民生保障的副乡长,朱晓漪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不久前,安一村一个孩子意外重度烧伤,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深夜接到消息的朱晓漪,得知孩子将由医院救护车转运昆明,当即决定跟在救护车后一路护送,并提前联系对接医院。车灯劈开夜色,平日里核账时雷厉风行的她,此刻隔着车窗看着哭闹的孩子,心一直揪着。途中她不停地协调沟通,终于等到ICU同意接收的消息。直到凌晨看着孩子被推进手术室,她才靠着墙松了口气,一路颠簸几乎未合眼的疲惫,在此刻终于漫了上来。
夏令营里 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育领域的事,朱晓漪总透着股较真劲儿。她不仅全力推进“控辍保学”,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坚持亲自到学生家里沟通,把政策和道理讲清楚,筑牢教育根基。还总想着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今年7月21日,“轻风计划夏令营”如期开营,64名小营员开启11天的成长之旅。她为此忙前忙后,从对接公益联合会的10名志愿者,到落实90节涵盖学科、素养、安全的课程,事事亲力亲为。开营后,她和志愿者一起走访小营员家庭,在简朴的家中记录下孩子们的心愿与困境。夏令营期间学校突然停水,她踩着烈日协调,看着水通了,才抹了把汗笑着说:“不能让缺水浇灭孩子们的兴致。”
履职尽责 让“特殊档案”重归正轨
民生事务里的“疑难杂症”,朱晓漪从不怕麻烦。思源村是曾经的麻风病康复村,地名更换以后,村民们的证件及户籍地址信息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导致已经康复的村民外出就业就学受阻。朱晓漪入户时听他们说起这些难处,当即揽下了申报更新的事。可办理时才发现,早年档案早已丢失,材料一次次被退回。她没气馁,一边反复向部门解释特殊情况,争取理解,一边从头梳理信息,联系相关单位查询记录、找知情人佐证,一点点补全所需文件。那段时间,她跑了多少趟、说了多少话早已记不清,只想着赶紧把事办妥。最终,在她的坚持下,几位患者的身份信息成功更新,务工、上学的难题也跟着迎刃而解。
硬骨头面前 从不绕道走
财政工作上的“硬骨头”,朱晓漪向来啃得扎实。核账时仔细核对,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弄明白,该较真的地方绝不含糊,确保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共事过的同事都说:“她管钱,大家都放心,一分钱的去向都明明白白,问她啥都能说清,真是把公家的事当自家事办。”
从守护群众生命安康的民生保障,到深耕控辍保学与成长关怀的教育领域,从破解特殊群体难题的民生事务,再到坚守资金规范的财政工作,朱晓漪在分管的各个领域都以行动践行着责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就用这一件件小事,诠释着“人民公仆”的分量,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活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