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yyy索引号
58239570XN/202300312
文  号
维政办发〔2023〕72 号
来 源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开日期
2023-06-01
维西县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6-01 16:41     浏览次数:1735    
字体:[ ]
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209 号)、《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迪庆州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迪政发〔202061 号)要求,结合维西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主体责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四类划分,加快完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设置设施,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以法制为基础、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住建局结合实际编制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落实垃圾分类,实现资源再利用。

二、年度目标任务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根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5 年)》,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宗旨,在充分利用、整合和改造现有环卫设施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局,引导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促进健康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美丽维西。全面启动维西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 2023 年底,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 2025 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 80%。乡镇、农村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的函》(农社函] 2018^ 3 号)要求,我县乡镇、农村充分结合《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迪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维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分工,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三、重点项目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使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与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建成科学合理的垃圾清运收集处理体系,配备先进的工程设施和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环卫事业现代化。

四、配套政策

(一)强化组织保障。按照省级统筹协调,州级组织推动、县级抓好落实的工作原则,成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日常事务。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落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实行局长、乡镇长负责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动责任,推进和督促指导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工作措施,确定目标任务,强化上下联动、定期分析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困难问题;加大财政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管理维护措施,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三)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地方立法工作,依法规范垃圾分类行为,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有关设施建设,以及源头减量、监督管理、保障措施、责任义务、公民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使生活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完善政策措施。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协同各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督导、收集、运输和处理全体系工作;开展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治理,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发挥中央、地方基建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保障用地需求。

(五)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建立民意反映监督平台、开通投诉监督电话热线、开辟聚焦曝光栏目等方式,畅通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渠道;以乡(镇)、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及新闻媒体宣传、教育为主导,加强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建设,编制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

圾分类行为习惯;探索社工+志愿者等模式,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民团体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公职人员要率先垂范。

(六)严格督促指导。“文明城市”“美丽县城”“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中,将生活垃圾分类绩效纳入综合考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检查考核评估。

五、具体措施

(一)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及引导。定期开展“资源回收日”专项活动;定期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绿色回收工作,加强与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及时开展绿色回收,合理化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投放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在辖区多点设置垃圾分类亭,垃圾分类亭对应摆放四类垃圾桶,方便广大市民更好地分辨垃圾分类标志,最大限度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二)开展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原则上参照“四分类法”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也可因地制宜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示范点;

(三)垃圾分类进学校。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有关工作制度,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探索合力共建协作机制,强化国民教育基础性作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气氛。

(四)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合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规划建设大件垃圾处理设施,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两网融合”,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分拣、分类、回收、储存、中转、利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五)建立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站(点)。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中的类别、图形符号、说明、颜色等,配备标志清晰的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优化布局垃圾箱房;鼓励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社区、企业等场所安装集智能垃圾桶、积分兑换机、监控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提高职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结合实际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采取社区宣传栏、统一配发垃圾分类桶(袋)、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等方式,因地制宜确定投放点位置、投放时间及投放规范等,引导居民按照“四分类法”自觉做到分类收集、分类投放。

(六)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运输体系。加大城区现有垃圾房、中转压缩站改造力度,配备满足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能好、标志清晰、节能环保的专用收集运输车辆,解决垃圾分类投放后出现“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等问题;规范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收集暂存点布局和中转运输及处置,厨余垃圾(湿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七)加快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建设。采取长期布局和过度安排相结合、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方式,统筹规划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等易腐垃圾处理设施,严禁餐厨垃圾直接饲喂生猪;鼓励支持餐厨废弃物(泔水)产生量较大的党政机关、酒店饭店、餐饮、企业等建设分散式处理设施;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分类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加快推进以焚烧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集垃圾焚烧、填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按照区域统筹原则,引入市场化模式,建成有害垃圾、餐厨垃圾(湿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对接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理的高效对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规避“邻避”风险。

 

维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5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87-8626078 地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雪龙西路行政中心六楼b区
Copyright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